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新农人云学堂
  • 首页
  • 培训学习
  • 科普中心
  • 农业智库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信息查询
  • 移动端学习
  • 内训课程
登录|注册
首页 技术专栏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

大豆高产栽培技术

发布于:2023-09-12       作者:惠农网

 

大豆为双子叶植物纲,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至今已经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,种子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经常被用作各种豆制品、榨取豆油、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。大豆适宜种植在温暖的环境中,那么大豆要高效丰产的栽培管理技术有哪些呢?本节课就来一起学习一下。

 

 

一、选地与选茬

选择地势平坦,耕层深厚,土壤肥力较高的玉米茬、小麦茬为首选。没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,要进行秋季浅翻深松整地,垄作地块要起好垄,平作地块要整平耙细,达到待播状态。去年秋季没来得及整地的玉米茬,在融雪后土壤未解冻时用灭茬机械灭除地上部秸秆,土壤化冻达到耙地标准及时进行对角耙地,耙深15-18cm,耙平耙细后镇压一遍达待播状态,适时播种,出苗后深松起垄;小麦茬在土壤化冻达到耙地标准及时对角耙地,耙深15-18cm,耙平耙细后镇压一遍达待播状态,适时播种,出苗后深松起垄。

二、主体栽培技术

1、垄三栽培技术:垄距60-70厘米,垄上双行精量点播,小行距15-18厘米。

2、密植栽培技术:包括大垄密植栽培、小垄密植栽培、30厘米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。

大垄密植栽培技术:垄距110厘米,垄上种植4行。

小垄密植栽培技术:垄距45厘米,垄上双行栽培。

30厘米平作窄行密植:行距30厘米,平播。

 

 

三、种子及其处理

1、品种选择

第一,选种要选择籽粒饱满,大小均匀的种子。

第二,就是看杂质多少,尽量选择干净的种子,没有霉变以及虫眼。

第三要选择适合当地积温的大豆种子,不要跨积温种植,以免豆子上不好遭受损失。如第四积温带主栽黑河43、克山1号,搭配种植北豆10、黑河53、金源55。第五积温带选择华疆4号、北豆42号、黑河45、黑河50。第六积温带选择黑河35、华疆2号、北豆36、北豆26。

2、种子质量及处理

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,纯度不低于98.0%,净度不低于98.0%,发芽率不低于85.0%(成苗率),含水量不高于13.0%。选用35%的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:60—80拌种。

四、施肥

首先是增施农肥,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用量22.5吨以上。化肥测土配方施肥。推荐施肥量:一般中等肥力地块垄三栽培时,25-35公斤,磷酸二铵150-225公斤,钾肥50-75公斤。采用密植栽培时,施肥量增加10-15%。大豆在初花期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1.5公斤,溶于200公斤水中进行喷施。

五、播种

1、播期:当地温稳定在7-8℃后可以适时播种。一般情况下,平原乡镇5月1日-5月15日;山区乡镇5月10日-5月25日。

2、密度:垄三栽培公顷保苗30-33万株左右为宜,密植栽培公顷保苗40-45万株左右为宜。

 

 

六、田间管理

(一)及时趟地

当大豆拱土时,及时趟蒙头土,深度1厘米左右。于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深松,深度25厘米左右为宜。大豆株高25-3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趟地,深度8-12厘米;大豆封垄前进行最后一遍趟地,深度8-12厘米。

(二)化学除草

土壤墒情好可采取土壤封闭处理,春季干旱区提倡苗后除草。

1、土壤封闭处理:在大豆播后出苗前5—7天进行,常用配方:

(1)90%乙草胺1.7~l.95升+72%2,4-D丁酯0.8~1.0升或

(2)72%异丙草胺2.1~2.8升或90%2,4-D异辛酯0.45~0.6升,对水均匀喷雾。

(3)90%乙草胺1.7~1.95升+75%噻吩磺隆25~30克(或15%噻吩磺隆150~220克),对水225~300升均匀喷雾。

2、苗后茎叶处理:

在大豆出苗后,杂草2——4叶期进行,常用大豆田茎叶处理除草剂配方:当田间杂草主要有稗草、藜、苋、蓼时采用配方。

(三)病虫害防治

1、大豆食心虫:对大豆外观品质和商品等级影响严重,必须加强统一防治工作,根据虫情预报,在防治时期内如果大豆封垄好,用80%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棒熏蒸。

2、蚜虫和红蜘蛛:每公顷用35%赛丹乳油1000-1500毫升,或用10%的吡虫啉1500克,或用1.8%阿维菌素制剂150毫升,兑水450-500公斤喷施。

3、灰斑病:在大豆花荚期,当叶片30%以上出现病斑时,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%多菌灵胶悬剂,每公顷用量1.5公斤,兑水450公斤喷施。

4、大豆茎折病:选用抗病品种,用35%多克福种衣剂按照药种比1:60-80进行包衣。均衡施肥。施肥时注意氮磷钾的配方,避免偏施氮肥,增施磷钾肥。合理施用化学除草剂。不使用残留除草剂,不过量施用除草剂。

综上所述,想要让大豆高效丰产,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栽培管理技术,并维护好大豆种植的生长环境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新农人云学堂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|
  • 常见问题
  • |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主办单位:中国农业工程学会
  • |
  • 客服热线:027-59219306
  • |
  • 邮箱:csaepx@hgcitech.com
  • 技术支持:武汉华工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2021014965号-3
友情链接:
  •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
  • | COSE职业技能在线学习平台 |
  • 武汉华工智云科技有限公司
  • |
  • AIOC人工智能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学习平台
  • |
  • BySEA国际教育平台

扫码进入小程序

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新农人云学堂小程序二维码

微信公众号

QQ在线咨询
  • 新手指南
  • QQ咨询
  • 小程序
    安卓版下载
  • 回到顶部